數碼攝影專業名稱與概念
過去幾年來隨著數位影像軟、硬體的日益普遍,專有數字名詞一籮筐散見各處,這些新生詞彙,或許難不倒有豐富數字知識的e世代,傳統攝影人可就頗為困惑。讓我們深入數字攝影的根基,對這些專有數位名詞做些深入淺出的探討,有了根本的瞭解,就可以建立一個清晰明確的概念,當有助於解惑除困。

電子元件CCD與像素
數位相機不用底片,而是使用一種電子元件接收光線,再將光線的明暗與色彩轉換成數位中繼資料,然後儲存成影像格式的電子檔案。CCD就是具有此一功能的電子元件,用在數位相機裡就成了電子底片了。除了CCD之外,另有CMOS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是由一大堆精確排列的Pixel(Picture Element)所組成,每一個像素可記錄影像極小單位面積,含糊點說就是一個點的光與色。所以CCD所含的像素數量就直接影響到成像的清晰度與色彩呈現。

PIXEL
Pixel就是像素,也有人譯為畫素,是數位影像的最小單位,也是數位相機所用的(數字底片)—CCD的最小單位。就像生物的細胞、沙漠的沙粒;聚沙成搭。
像素如沙粒般具體可見。可以未見?在電腦的監視器上,每寸約可顯現70個像素,這樣的解析度足以欺騙我們的眼睛,認為這所見是一個完整(影像)而不是一個個像素所組成的(拼圖)。如果我們利用影像處理軟體把影像放大,像素就會赤裸真實地呈現在眼前。

解析度ppi與dpi
解析度是指影像頡取工具每單位長度(公分或公寸)所能截取或顯示資料的能力。ppi指pixel per inch , dpi則指dot per inch ,兩者常被混為一談。
其實區別是很明顯的,只要論及光學解析度,一定是ppi ,
因為感光元件上才有像素(pixel),因此我們說某掃描器的解析度是2400×3600dpi顯然是不正確的應是ppi。
印表機的解析度才應該以dpi來度量,如1440dpi,指每寸能列印出 1440點的色彩或濃度。

影像壓縮與JPEG檔案格式
除了常見的JPEG外最常用的就是TIFF檔案格式了,這種格式普遍被印刷界所採用,與JPEG一樣可以跨越WIN與MAC平臺。另外還有常見的BMP、GIF…等等,雖各有神通,但用為數位相機的檔案格式卻不多,所以就不提了。TIFF因為不壓縮所以色彩原樣重現,成像品質最高,進了數字暗房,再經修改變形品質不至於衰退,代價是要有大容量記憶卡。JPEG則經不起第二度的壓縮。


快閃記憶體
最常見的快閃記憶體為:
Compact Flash (CF)
由 SanDisk 和 CompactFlash Association (由 Apple, Canon, Kodak, Hewlett-Packard, LG Semicon (formerly Goldstar), Panasonic, Motorola, NEC, Polaroid, SanDisk, Seagate 和 Epson 所成立的非營利機構,負責推廣 CompactFlash 這種格式)所提出的格式。規格是依據 PCMCIA PC Card 的標準所設計,約為火柴盒的大小,而不同的規格有不同的厚度, Type I 的厚 3.3mm ,而 Type II 則 是厚 5.5mm 。更有一種 Ultra CompactFlash ,其傳輸速度是一般型的兩倍。內建的控制晶片, 使得 CF 在資料傳輸、 能源管理和錯誤更正上都有很好的表現。
Memory Stick (MS)
MS 是由 SONY 公司自行研發的。 最初上市的 Memory Stick 看起來就像一塊口香糖,長度與 AA 電池一樣,尺寸大約有 50mm x 21.5mm x 2.8mm ,在背面還加入了寫入保護切換開關,具有高容量與高傳輸速率的特點 ( 約 2.5MB/s) 。後來隨著用戶對大容量的呼聲日日益高漲,被稱為 Memory Stick PRO 的新一代移動存儲器面市,據稱日後儲存容量將最終擴充到 32GB ,目前已經有 256MB 、 512MB 和 1GB 的版本面市。同時, Memory Stick Pro 還加快了資料儲存的速度,比現有的 Memory Stick 卡速度更快。

Smart Media (SM)

原本稱為 Solid-State Floppy Disk Card (SSFDC) 的 Smart Media 是由 Toshiba 所研發。外觀非常輕薄的 SM 卡並無內建 Controller ,純為製成塑膠卡之快閃記憶體,因此使用 SM 卡的數位相機上必須內建 Controller ,而造成 2001 年以前所製之數位相機,與新型、高容量之 SM 卡,卻產生了相容性的問題。

Multi Media Card (MMC)

MMC 全名為 MultiMedia Card ,面積比一枚郵票還要小,因此也特別適合同於體積小的攜帶型數位產品,最初多用於 MP3 隨身聽及低像素數位相機。


Secure Digital (SD)

至於 SD 的全名則為 Secure Digital ,是由 Panasonic 開發的新格式記憶卡。 SD 的大小及形狀跟 MMC 近似,經 Panasonic 注入了新的技術,使其在容量、存取速度、資料保護等方面都有所改善。有別於 Sony Memory Stick , SD 不僅限於 Panasonic 產品使用,其他牌子如 Casio 、 Kodak 、 Konica 、 Minolta 、 Pentax 、 Ricoh 等部分型號數位相機都可以使用,是現時數位相機記憶卡的後起之秀。
eXtreme Digital (XD)
xD-Picture Card 為 Fujifilm 及 Olympus 共同開發的記憶卡產品,生產部分則交由 Toshiba 負責,這三個品牌跟當年開發及推動 SmartMedia 的班底完全吻合。 xD 是 eXtreme Digital 縮寫,據廠方表示「 xD-Picture Card 」無論在讀寫的速度、耗電量及儲存容量方面都比現有的 SmartMedia 記憶卡作出明顯的改善。「 xD-Picture Card 」的設計概念與 SmartMedia 類似,記憶卡內並不包含控制晶片,能有效控制生產的成本。「 xD-Picture Card 」是目前體積最小的數位相機記憶卡,大小為 20.0 x 25.0 x 1.7 mm ,重量只有 2 克,而且結構上較 SmartMedia 為堅固,因此日後以 xD 為籃本的數位產品,可以更加輕薄。
色 階
所謂(灰階影像)就是(黑白照片),(灰階)似乎比(黑白)在表達上更為精確。
談到數位相機、掃描器與電腦螢幕都會觸及色彩的問題,似乎很抽象,其實是很具體的。灰階深度或色彩深度都以bit為單位,所以又叫做(色彩為元深度)。bit是電腦內最小的記憶單位,1bit帶電時為正,不帶電時為負,因此可以代表兩筆資料。由此延伸1bit可表現4階色調,3bit=32=8……8bit=82=256色階。
8bit彩色只能表現256色;16bit,所謂的(高彩)可呈現162=65,536色;24bit(全彩)16,777,216色;32bit=4,294,967,296(42億)色。想要真實地分辨24bit與8bit color的差別,請先檢查顯示器的色彩設定。PC的檢查方法:在(桌面)上任何空白位置,按右Key,出現選單,按(內容),再點選(設定)看看(色彩)是否設定在24 bit,否則最後一圖只能看到16bit色彩。bit depth愈大色調與色階的變化就愈平順,色彩層次愈豐富。
其實人類的眼睛對色彩的分辨能力極強,因此各種的數位影像工具、軟體,仍在向更高的色彩深度發展,如32bit,36bit,48bit等。24bit是目前的標準,大多數的影像處理軟體也只能處理24bit色彩。有些32,36bit的數位相機、掃描器在輸入時以32/36記錄色彩資料,但輸出時裁切一些不佳資料後,只輸出24bit色彩。
一般的黑白照片的層次約略相當256色階。一副8bit數位灰階影像正好是256階。

色 頻Color Channels
色光的三原色是R(紅)、G(綠)、B(藍)。色彩塗料則是以C(青)、M(洋紅)、Y(黃)三原色調合出來的,在印刷上因CMY調出的黑色不夠黑,所以又加入了K(黑)。
大多數的數位影像是由色光三原色RGB三個色頻所組成。如果是24bit color,那麼每個色頻是8bit—紅、綠、藍色各256階。三層色頻像三明治一般夾在一起,就能產生256× 256 × 256 =16700000的豐富色彩。
如果數位影像的最終目的是經由商業印刷生產的印製品,如廣告傳單、雜誌等,那麼最好把影像轉為CMYK模式,那麼這個影像就有4個色頻了。
請注意一般桌上型印表機,RGB即可。

傳統的與數位的差異
“數字暗房”有時也引起傳統攝影者的疑慮,認為那是一種取巧的方式。
從製作方法的角度來看,數字暗房也有兩個大主題“模仿傳統”及“打破傳統”。
在“模仿傳統”上,數位技術先是從那些傳統暗房已經在玩的正沖負、黑白風貌等議題,找到類似的方法及出路。
在“打破傳統”的議題上,數位暗房其實是植於攝影觀念及光影的基礎,這和美工設計領域會有所差別。
也就是說,精通攝影者,反而會在此一領域如魚得水,而不懂攝影者,純粹想從影像設計及合成的角度出發,不僅耗力費時,在攝影題材的創作面上也受到局限。
數位暗房的技巧實際上就是使用影像編輯軟體的技巧。但是基本的觀念則與傳統暗房是完全一致的。色彩平衡、飽和度、色相、底片密度、明銳度、顆粒、對比、明亮度等等在傳統攝影裡要瞭解的觀念幾乎可以原封不動地搬到數位暗房來應用數位相機拍攝的影像雖然沒有底片上由銀粒子堆積出來的粒子,但是電子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雜訊-noise列印出來後就如同銀粒子一般。底片密度則與色彩深度、動態範圍息息相關,對這些傳統攝影的課題能有一些瞭解,對於數字暗房的實作有絕對的幫助。
至於實作上的工作,如色彩修正、加光、減光、對比調整,數字暗房可比傳統暗房容易得太多了,也不需要借助於濾光鏡、化學藥水。
調整影像明亮對比、色彩平衡可以讓一張看來索然無味的照片變得十分醒目。若要針對局部範圍作必要的調整,就得事先選取範圍,再做調整。這樣才不至於影響到不需要調整的部分,而且小區域作業可以加快速度,減少記憶空間的佔用。

數位暗房
然而(數位暗房)的內涵為何?從寫實的角度來看,數字暗房有兩個大主題(接近原貌)及(延伸可能)。讓影像可以儘量跟原本一樣,以及變得更不一樣,是同等重要的兩大思潮。
簡單的“接近原貌”主題,例如,數位相機的白平衡、影像處理的色彩平衡。
複雜的“接近原貌”主題,例如,色域的轉換,色彩描述檔的製作以及色彩管理。
在攝影的元素中,紀實、構圖、光影、色彩、創意、展現理念,都是重要的,基於攝影師理念的不同,也從而衍生出攝影不同的風貌。
所以攝影得以貼進時代的需求,同時可以做為一種藝術的形式、時尚的觀念表現、人文關懷的社會工具以及保存珍貴記憶、紀錄時代的方法。攝影者自然會去各取所需。
由此許多攝影者也會去思索各種新的、不同的表現可能,不管在傳統、在數位的暗房,都是可以運用的工具。

數位攝影的吸引力
如果我們先不談照片品質,數位相機能馬上看到拍攝結果,不滿意嗎?馬上“刪掉”重來,絕不浪費一格底片。回到家裡還可以下載到電腦裡修正色彩,“消滅”皺紋,甚至可以“變臉”。再用e-mail在彈指之間由internet送到世界的另一端。這種“致命的吸引力”讓人無法抗拒。如果不是為了下面的原因,可不用急著擁有:
1.必須立即得知結果。
2.每年消耗在底片的費用可觀,省下底片的費用足以彌補相機及其他電腦升級及購置相關周邊設備的支出。
3.完全轉變攝影策略,義無反顧地轉進數字世界。
選擇的空間很寬闊,不急著掏出自己血汗錢花掉,數位相機的品質正快速地提升,價格卻逐漸下降。
其實,數位攝影最大的吸引力在“數字暗房”的法力無邊。只要把照片數位化,也就是利用掃描器將照片或底片掃描成數位中繼資料,就等於是用數位相機拍照是一樣的,往後皆可利用影像處理軟體,修整,存檔再輸出成照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nkeylulutw 的頭像
    monkeylulutw

    monkeylulutw

    monkeylulu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